錨定農機安全網格化監管 創新農機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11月24日,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農機安全生產工作視頻會議,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沈毅以《錨定農機安全網格化監管 創新農機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為題,介紹江蘇推廣“柳堡模式”,實施農機安全網格化監管經驗做法。
近年來,江蘇省在農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中針對基層農機安全監管力量嚴重不足、屬地責任難以落實兩個短板,認準攻克鎮村農機安全監管能力薄弱這一“老大難”,推廣“柳堡模式”,創新農機安全網格化監管,以精細監管、精準防控,高標準建設“平安農機”,促進全省農機安全生產持續平穩。
一、培育鎮村農機安全監管“柳堡模式”。在寶應縣柳堡鎮,探索實施“管理在鄉鎮、延伸至村居”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以鄉鎮為主導的主體盡責、部門盡職、社會盡力的鎮村農機安全監管“柳堡模式”。確定壓事故、穩“三率”、抓參保三項目標,推行鎮村、鎮社、村戶、警農、安農、教農共管六項機制,強化隊伍、陣地、裝備三項建設。配備村級農機安全協管員,依托全鎮社會治理19個大網格、42個小網格,明確農機網格長、網格員,承擔農機安全日常巡查、協助安全監管。
二、配齊村級農機安全協管員。將全省配備村級農機安全協管員作為農機專項整治的固本之策,從嚴從細落實《省農業機械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緊盯推廣鎮村農機安全監管“柳堡模式”等典型經驗做法,配齊鄉鎮農機安全監管人員、村級農機安全協管員,初步編織基層農機安全監管網絡。全省1018個涉農鄉鎮(街道)明確村級農機安全協管員1.6萬人。
三是構建農機安全網格化監管體系。借鑒“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社會治理機制,印發《關于在全省推廣農機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工作的通知》,接續重心下沉,關口前移,確定農機安全網格人員2.1萬人,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以網格化平臺為依托,形成農機安全共治共管局面。全省各設區市、88個縣(市、涉農區)農業農村部門與網格化服務管理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將農機安全生產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綜合網格,開啟江蘇農機安全監管新格局。貫徹落實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的:“大力推廣‘柳堡模式’,實施農機安全網格化監管”要求,“柳堡模式”由“點”上的經驗,轉化為省級“面”上的統一部署,推廣成整省的統一行動。
四是鍛造高素質農機安全網格化監管隊伍。舉辦全省村級農機安全協管員師資培訓班、農機安全網格人員師資培訓班3期,編印師資培訓教材,培訓市、縣級農業農村部門業務骨干共500人。市、縣級農業農村部門培訓村級農機安全協管員、農機安全網格人員3.45萬人次,教會“干什么、怎么干”,增強監管能力,延伸監管鏈條,努力打通農機安全監管“最后一公里”。將村級農機安全協管員、網格人員培訓列入省農機安全生產工作評價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