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種糧大戶駕駛起“噴桿式噴霧機”
近日,記者在丹陽市陵口鎮折柳老林村的一方水稻田里看到,當地種糧大戶袁生軍正駕駛著自己買回的一臺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在噴灑農藥,田間彌漫著一層白色的藥霧。這一高效、省力的防治場景引得不少村民觀摩。據該市農機部門負責人介紹,目前包括袁生軍在內,該市已有13位種糧大戶購買了自走式噴桿噴霧機,但是能夠配套撒肥機進行農田管理的,袁生軍在丹陽乃至鎮江還是第一家。
袁生軍今年43歲,高中畢業后曾在原丹陽折柳農機站工作。2001年,在機構改革中下崗后的他選擇了糧食種植之路,開始他的農田承包面積只有五六十畝,通過辛勤耕耘,他的種糧規模逐年擴大。同時,袁生軍還投資購買了各種大型農業機械,并購置了激光平田機,將村民轉包的高低不平的低產田平整為標準良田。到目前為止,他的糧食承包種植面積已達600畝。
說起為何要購買自走式噴桿噴霧機,袁生軍告訴記者,他組建的“生軍農機專業合作社”,已使糧食生產的耕種、收割、機插秧、開溝均實現了機械化,但是水稻病蟲害防治裝備水平不高的現狀還未解決,在從網上了解到市場上已開發出自走式噴桿噴霧機,他就率先購買了這種新型植保機!斑@種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可以直接開到田間,其輪距與機插水稻的行距配套,對水稻基本上不會造成碾壓。進行水稻病蟲防治時,只需將農藥配比好后放入機子的大藥箱內,裝滿一次藥能防治50多畝!
記者在田頭遇到了老年村民袁書俊,他對這種輕便、舒適、靈活的機械化噴灑農藥場景連聲稱奇。他告訴記者:“一家一戶人工背著噴霧器防治水稻病蟲害,一個勞力一天最多打藥20畝左右,而專業防治隊用擔架式電動高效噴霧機,需要三四個勞力協同作戰,每天最多噴霧100畝,已是非常吃力,F在有了自走式噴霧機噴灑農藥,大大降低了人工打藥的勞動強度,而且噴灑農藥的作業效率高。”袁生軍介紹說,采用噴桿噴霧的距離有15米,而且噴霧精細、霧化均勻,不留死角,防治效果很好。雖然一次性投資很大,但這種新型植保機提高了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水平,它每小時能噴灑農藥60畝,平均一天能防治500畝左右,真是省時、省力又省工。他的600畝水稻病蟲害防治不到兩天時間就能結束。
據袁生軍介紹,這臺自走式噴桿噴霧機還能配套價值3萬元的進口撒肥機進行機械化施肥,一天至少能撒肥300多畝,成方連片基地可以達到500畝。相比于以往4個工人一天撒肥最多100畝,功效提高了3-5倍。除了自己使用外,今年他為周邊農戶進行噴霧、施肥的服務面積將達500畝。